上海久事美术馆“2025西班牙艺术季”继乔治・兰多个展、高迪双展、普拉多博物馆藏品VR展之后,再迎新篇。这是9月5日起亮相久事美术馆的“衔尾蛇之歌:中西女性视角下的艺术和收藏”,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聚焦长期以来艺术史中女性创作者与收藏者的记录空白——若缺少女性的艺术贡献,艺术史将是不完整的。展览共汇聚40余位中国与西班牙女性艺术家的44件作品,其中不乏来自两国女性藏家的重要收藏。
“衔尾蛇是非常有文化意味的形象。它本身意味着一种自我修复,能够通过自我衍生和蜕变来产生新知新生。”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马楠告诉记者。她指出展览运用“衔尾蛇”这一符号,不仅是展览核心意象的视觉化呈现,更以它化身为跨越中西地域与时空的文化纽带,传递和展现两国文化的深度共鸣。
展出的作品类型涵盖绘画、影像、雕塑、装置与纤维艺术等多种媒材,不仅在主题上展开跨文化对话,也在材料语言上展现出极强的感染力与实验性——从承载身体记忆的缠绕编织,到基于数据逻辑的图像演算,各类作品共同营造出复调、细腻且具穿透力的知觉体验,让观众直观感受中西女性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一方面呈现出因个体经验或文化背景而异的差别,另一方面又显露出一些共通之处,以及对话的空间。”马楠说。
在展览现场,不少毗邻的作品就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对话关系。例如,门楚·拉马斯的油画《奇美拉》就与石至莹的油画《伎乐天众》在回溯传统上形成了对话。奇美拉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怪兽,又叫缝合怪,其形象由狮子、羊等不同动物部位拼合而成,代表着一种摧毁。但拉马斯这幅画却运用了西班牙岩画的画风,多了很多质朴和童趣的部分,她用抽象的线条表达,来重新描绘奇美拉这种怪兽。石至莹这幅画则是从中国古代石窟造像包括敦煌的色彩中汲取的营养,并以特别的手法让人们亲近飞天造像。
林芳璐《她的山丘》与索尼娅·纳瓦罗《STIRPA I》,一白一黑,密密织就,在手工艺的探索上得以充分交流。林芳璐到云南学习白族的扎染工艺,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独特的灵感。纳瓦罗则将摩洛哥的茅草编织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她们不约而同都以艺术的方式留存、活化着古老的手工艺。
为呼应展览核心理念与场馆空间特性,策展团队以“蛇环”为灵感,通过五大板块将展览设计为五重套接的架构,既贴合“衔尾蛇”循环往复的隐喻,又形成五个方向的当代表达维度,从内省(反身)→认知(理性)→空间(自然)→文化(传统)→物质(材料),构建出内在递进且循环回响的叙事路径。
其中,五大板块各有侧重:“反身之思”聚焦身体、身份与记忆,呈现女性以艺术重构自我叙事,“万物之理”以几何、数据等理性元素重构感知逻辑,“空间之诗”探讨空间的情感与政治性,展现女性对世界的重塑,“传统之化”将民间技艺、神话意象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物质之力”则通过材料对话解构性别秩序,传递生态思考。同时,不同展墙色彩亦与多元化的作品风格自然呼应,形成连贯且富节奏的空间动线,以色彩为无形的感知线索,引导观众沉浸式探索这段回返往复的艺术旅程。
值得一提的是,多件展品为多位中西女性收藏家的重要藏品。女性藏家通过收藏对艺术作品进行再阐释、再赋义,自主建构艺术价值系统。观众在展览中可清晰地看到,艺术家与藏家以各自方式在艺术的循环与转化中拓展感知边界,共同构建起开放、多元、共生的艺术世界。
此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与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联合主办,持续展出至10月22日。
伍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