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个机构权力大得超乎想象,连总统都不能轻易干涉它的决策申宝配资,它就是美联储。最近特朗普和鲍威尔之间的“火药味”,又把美联储推到大众眼前。特朗普嚷嚷着鲍威尔“行动又迟又错”,得赶紧下台,鲍威尔却坚持美联储的独立性,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
美联储是怎么诞生的
19世纪的美国堪称“自由银行时代”,那时候没有一个统一、强力的中央银行来稳定金融秩序。各州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行的货币五花八门,金融市场乱成一锅粥,时不时就爆发金融危机。直到1907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美国,众多银行纷纷倒闭,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降到冰点,建立一个中央银行的呼声才越来越高。1913年,《联邦储备法》诞生,美联储正式成立,就此开启它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历程。
美联储凭啥这么独立
从制度设计上看,美联储的独立性在法律层面得到了保障。美联储的核心管理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由7名执行委员组成申宝配资,这些委员由总统提名,但要经过参议院确认,而且任期长达14年,远远超过总统的4年任期。这就使得委员们不用过于担心因决策不合总统心意而丢了饭碗,能够更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的独立性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失效。如果美联储受到政府过多干预,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比如讨好选民),可能会选择过度刺激经济,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但美联储凭借独立性,采取了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虽然短期内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但从长期来看,成功控制住了通货膨胀,让美国经济逐渐恢复稳定。
再从全球范围来看,那些央行独立性较高的国家,往往通货膨胀率更低,经济发展也更稳定。比如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在1997年独立后,预期通胀率降低了约1个百分点。这表明独立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更专注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干扰。
特朗普为啥总想“拿捏”美联储
特朗普的经济主张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存在分歧。特朗普希望通过降息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他觉得低利率能促进投资和消费,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同时让美元贬值,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美联储的决策是基于更广泛的经济数据和长期经济目标,鲍威尔认为在经济形势不明朗时,不能贸然降息,得先观望,避免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这种分歧让特朗普对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很不满,甚至多次威胁要解雇鲍威尔。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里,美联储又是啥样
《货币战争》里把美联储描绘成被国际金融集团操纵的神秘机构,说这些金融集团通过控制美联储,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操纵各国经济和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和美联储背后的金融势力脱不了干系。比如书中提到美联储的存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因为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推行凯恩斯主义、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让货币操纵者们在战争中大发横财。
但在现实中,美联储虽然独立于政府,可也不是被某个神秘金融集团完全掌控的。它的决策是众多委员根据经济数据、市场情况,经过激烈讨论后做出的。而且美联储要接受国会的监督,还得向公众披露政策信息。虽然美联储在历史上的一些决策确实有争议,但远没有《货币战争》里描述得那么夸张和神秘。
美联储作为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申宝配资,它的独立性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稳定都至关重要。特朗普和鲍威尔的“较量”还在继续,未来美联储又将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呢?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伍伍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